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正当时-第二期CEGA沙龙圆满结束
自从去年9月纽约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后简称‘NBS’)”被列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九大行动领域之一以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日益受到各方重视。生态环境部于去年12月10日在西班牙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主办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边会,更是让NBS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CEGA环境资助者网络于2020年7月10日周五举办专场沙龙活动,探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次沙龙特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家顺先生、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郑高波先生、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王彬彬女士、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项目首代马晋红女士做发言嘉宾,沙龙由CEGA执行主任张瑞英女士主持。
沙龙与会嘉宾就什么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公益组织该如何与政府企业一道探索实践NBS中国模式、有哪些机遇挑战等问题,与上线的近130位观众开展了逾90分钟的深入探讨和对话讨论,效果良好。
王彬彬:
将NBS由理念转化为政策立场
王彬彬主任首先发言。她介绍道:“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于2008年由世界银行首提,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和各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同,被认为是一种受自然启发和支撑,并利用自然来有效应对和适应社会挑战的方法,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发挥重大作用。”
王彬彬主任将NBS比喻为 “绿色基础设施”。她指出,有别于传统依托工程技术的“灰色”解决方案,NBS关注自然资源的整体协调管理和综合规划设计,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NBS所倡导理念,与我国践行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文明以及推动人类可持续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高度一致。
在谈到实践进展时王彬彬主任介绍,目前NBS处于理念转变为政策立场的重要过程中。我们应当在认识层面进一步丰富内涵,在路径上进一步达成共识,并且逐步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目前在科学定量研究以及如何纳入NDC(国家自主贡献)等方面,NBS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进一步创新行动和案例支撑。
王彬彬主任接着向大家介绍了清华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中心成立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合作平台”。她将其比喻为“知识众筹”和“集成创新”的平台,通过举办交流活动、组织研究课题、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等方式,推动NBS主流化和政策形成。她还饶有兴致地提到去年马德里气候大会上,众多合作伙伴组织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边会上,一同喊出的“在一起、了不起”的口号,让她深受鼓舞。
刘家顺:
制度建设
夯实NBS基础
刘家顺秘书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近期由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最大工程总体规划》,并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角度,对规划做了深入细致的解读。
刘秘书长指出,我国过去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存在约束和激励两个方面的不足。此次《规划》的出台就是要补短板。一方面强化内外部约束机制,加强多方监管,另一方面建立明晰产权制度,通过政府扶持、鼓励社会投资等方式,加大投入。同时鼓励集约经营发展产业,以实现对重要生态系统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他认为,NBS的核心是人力与自然力的有效结合,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并运用价值规律去解决生态系统利用与培育的矛盾。他认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以本着保护有效、节约有力、利用有度的原则,尊重并统筹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持其产品及功能多样性。
刘秘书长还介绍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十年以来,先后通过组织编写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等各类专业工作,为林业NBS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绿色碳汇基金会还在推动公众低碳意识提升、参与国际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未来基金会还将在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社区发展和绿色可持续社会的有机联动方面进一步探索,开发和丰富NBS实践。
郑高波:
商业与公益同行
推动NBS落地
郑高波副秘书长重点通过龙坞青山村农村小水源地保护、千岛湖基金等项目案例,介绍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在NBS方面开展的尝试。
郑副秘书长介绍说,通过项目实施,青山村不仅水体水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还发展了传统民俗生态旅游、自然学校等经济活动,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企业诉求等多方共赢。杭州千岛湖项目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提高了当地水稻和茶叶的品质,正探索通过社会企业、公众参与等方式,实现项目资金的可持续。这两个项目都是基于自然系统自身的能力和特点,打造集环境保护、自然教育和社区发展为一体的解决方案,初步形成了可持续的公益模式。
凭借其多年商业领域的实践经验,郑高波副秘书长强调公益项目应从衡量解决社会问题的价值入手,尽可能利用商业的手法,通过打造样板和模式,形成标准化产品,再复制推广,实现公益产品规模化。他还指出,公益要尽可能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将产品数字化、标准化、平台化,让公益行为可分享、可记录、可被激励。
马晋红:
给生态服务定价
解锁自然的力量
马晋红首代认为,此次新冠疫情为人类发展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反思机会。她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是小康社会的标配。但如何通过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自然的服务功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马首代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自然系统的巨大潜力,指出人类目前大大低估了其服务功能的价值。比如在控制全球升温2摄氏度所需的140-240亿吨碳减排量中,仅通过土地的合理利用,就能够实现其三分之一。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交易机制,给生态服务功能定价。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做了有益的尝试。在其近海红树林修复项目中,TNC通过研发和实施信贷机制,给红树林的碳汇、海岸韧性收益定价,鼓励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购买蓝碳信用以抵消企业碳足迹。金融工具的使用将企业资源与社区发展、自然保护结合起来,为形成定价机制提供了有益探索。
互动环节
(直播现场)
嘉宾精彩的发言引起了线上观众热烈的讨论和提问。当被问及自然资产管理政策进展时,刘家顺秘书长认为目前最重要是强化国有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统一的产权制度,实现国有自然资源的保值增值。有观众表示希望看到国家和地方多尺度NBS案例研究报告,王彬彬主任表示赞同这建议,将放入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当中。在问及NBS是否已成为“主流”时,马晋红首代认为目前处于主流化阶段,是深挖NBS议题和实践的过程。当被问及NBS商业可行性问题时,郑高波副秘书长表示企业与公益可以有共同的目标,公益要有资金的可持续,商业企业也希望自己有公益的温度,两者应该合作。
主持人张瑞英表示,此次沙龙气氛热烈,嘉宾发言分享内容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参会嘉宾积极思考提问互动,达到了CEGA沙龙活动预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还没有成为主流,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合作,陪伴其成长,就像边会上大家喊出的口号“在一起,了不起”。最后沙龙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期待下次再见。
若您错过并对本次沙龙主题感兴趣,可点击“阅读原文”,回看本期沙龙~
CEGA环境资助者网络今年首开沙龙系列。沙龙主题的设立应足当下、面向未来,兼具宏观视野和专业深度。具体包括4个板块:
环境资助者板块-由CEGA伙伴或其它环境基金会分享,如资助策略、合作需求、案例分享,资助信息发布等;
环境NGO板块-包括案例分享、资金需求、合作需求等;
议题分享-邀请专家对特定议题展开讨论,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等
国际经验分享-邀请国际环境基金会分享经验,如战略制定,议题选择,筹资策略等
注:沙龙原则上每月一场。四个板块可分别进行,也可以根据时间和时机融合进行。我们也面向各界招募演讲对话嘉宾和沙龙议题,欢迎有兴趣者请联系我们:
邮件:
fqiao0312@163.com
电话:
18976654150
CEGA(China Environmental Grantmakers Alliance)环境资助者网络于2018年1月29日成立,是中国环境资助者交流合作的平台。 宗旨是运用战略慈善理念,促进环境领域资助者的合作与发展,引领未来环境领域的资助方向,实现环境领域慈善资金社会效益最大化。CEGA 设立决策委员会指导CEGA 运行。首届决策委员会由阿拉善SEE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老牛基金会、千禾社区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自然之友基金会组成。老牛基金会理事长雷永胜、阿拉善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为CEGA首任联席主席。中国环境资助者网络(CEGA)不是独立的法人注册机构,依托基金会中心网运行。